摘要:来源:雪球App,作者: 曹路没有派对,(https://xueqiu.com/4181476279/163701548) 今天我们来聊聊快手,这是一家充满争议的公司。 关于快手,你的第
来源:雪球App,作者: 曹路没有派对,(https://xueqiu.com/4181476279/163701548)
今天我们来聊聊快手,这是一家充满争议的公司。
关于快手,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无聊?尴尬?土味?老铁?或者是LOW?
之前快手收购A站,有人用这张图表达对此番收购的理解,是的,这个男的就是公众认知里的快手形象,而这个女生,就是A站,或者B站的形象。
但这种认知带着偏见和误解。如果你觉得这个二次元女孩不能代表B站全部的的话,这个大叔也不能代表快手。
和B站一样,快手今年也在奋力出圈,一开始是10亿赞助春晚,随后推出9周年纪录片《看见》,当B站《后浪》里面光鲜亮丽的生活刺痛了大多数普通人后,《看见》接地气的百态反而得到了赞美,再后来快手邀请周杰伦入驻并做了一场毫无内容的直播,随后,在快手8.0版本发布之后,单屏滑动的快手已经和抖音越来越像。
但他们的基本用户盘仍然是底层,快手有18.3%的用户来自五线城市以下,相比之下抖音这个比例为13%。
在做这期节目前,我在B站发起过一个调查,统计大家是否有用过快手,结果,只有8%的用户在用快手,81% 的用户根本不用短视频。
实际上,不光是B站的用户,我在一线城市的同事们,基本上也没人用,上海十七八条地铁线上,我也很少看到有人在刷快手。
好在资本市场是永远不带偏见的,快手即将登陆香港,估值预估为500亿美元,要知道B站在今年大幅上涨翻倍后,估值也就150亿美元,就是说,快手的市值是B站的3倍有余。
本期,我们就从资本的角度来看看,这个不被大家理解的快手。
Part1:快手的历史
快手,前身是GIF快手,做的是Gif动态图片生成,这是一款PC时代的工具类产品。
2013年夏天宿华加入快手,“GIF快手”正式转战短视频,当时,张一鸣还在用内涵段子给今日头条导流。
所以快手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短视频行业的一代目。
快手的崛起,得感谢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爆发,Wifi和4G的普及,为短视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2014年-2015年,快手迎来了高速发展期,以“MC天佑”为首的主播通过“快手短视频引流、YY直播变现”的模式,源源不断的涌入快手。
这帮YY主播为快手带来了标志性的“老铁666”,收割了大量东北和三四五线城市的用户,也基本上奠定了快手土味的基因。
2016 年4月,快手的注册用户正式突破了三亿,逐渐壮大的快手也引起了主流媒体的讨论。
一篇名为《残酷底层物语:一个视频软件的中国农村》的文章提到,快手上有大量喊麦(乡村RAP)、鬼步舞教程、未成年妈、暴饮暴食、残疾人表演、成功学等,他们行为怪异,而快手正是靠他们收割了底层流量。
这也给了抖音足够大的空间。
2017年,字节发力抖音。与快手不同,抖音走的是“精致城市”的路线,深入各地艺术院校,找美女和帅哥做内容,从一二线城市开始积累用户。
是的,城市还是战胜了乡村,一年以后的2018年,抖音的日活窜至1.1亿,超过快手的1.03亿,此后双方的差距越拉越大,到2020年中期,抖音的日活达到6亿,而同期快手的日活只有2.57亿。
快手被抖音反超的案列,确实很像饿了么被美团超越,起了个大早赶了晚集,虽然短视频行业似乎不是一个赢家通吃的竞争格局,但老大对老二,还是能形成一定程度上的碾压。
而且对于品牌调性来说,从高处流向低处容易,从低处流向高出则很难,这意味着,快手想反超抖音,几乎已经不可能了。
好在短视频这个市场足够大,对于老二来说,依然有着很多腾挪的空间。下面我就从快手的三块业务来讲讲,快手当下的突围和困境。
Part2:疲态的直播
从收入结构来看,快手的三块业务很清晰,首先是现金奶牛直播,其次是高增长的广告,第三便是电商等其他业务。
首先说直播,这里说的是秀场直播,秀场直播是一个盈利模式非常棒的行业,它从用户打赏抽成,且平台和用户往往四六分,平台还拿大头。虽然打赏这个行为不被很多人理解,但现实是,每天都有无数的人为无数的主播在打赏。
上文也提到快手早期靠为YY倒流而发展壮大,但它后来也发现,与其为YY倒流,不如自己做直播。
于是到了2018年,快手已经是中国最大的直播平台了,当年快手的直播收入186亿,同年陌陌的直播收入为122亿,YY的直播收入为170亿,腾讯音乐的直播收入为153亿。
2019年,在其余直播平台陷入疲态的情况下,快手的直播收入蹦至314亿,基本已经处于无敌的状态了。
但到了2020年,快手的直播业务一下陷入了低迷,上半年收入173亿,增速滑落至16.8%。这里面有疫情的因素,疫情虽然延长了用户在家的时间,但他们的消费力也下降了,也有好事者认为原因是家里有老婆,土豪即使有钱也不好意思打赏。
但跳出疫情这个情况,整个直播行业碰到天花板也是事实,前两年快手靠吸收同行流量获得高增长,今年明显就不行了。
Part3:广告
第二块业务是广告。
在整个广告行业都不景气的这两年,快手的广告业务可谓飞速发展,2019年增长3.3倍之后,今年上半年继续增加了2.3倍多,占总收入的比例从三年前的4.7%到现在28.3%,很明显,广告是拉动快手今年增长最重要的引擎。
有分析认为抖音的全屏瀑布流广告效果是比快手的双瀑布流效果好的,这点快手应该也有意识,在最新的8.0版本中,新用户进入界面主要是大屏“精选”,所以我现在以一个新用户的角色打开快手,感觉跟看抖音并没有什么区别。
关于快手在产品设计和算法上和抖音的差异,这里就不展开讲了。但从最终展示出来的广告效果看,抖音是强于快手的。
快手在招股说明书中说到,2019年短视频平台的广告规模为814亿元,当年快手的广告收入为74亿元,另外的740亿元,85%以上的份额应该都是抖音的,因为短视频没有其它家了,而直播平台的广告收入又十分的有限,B站这种一年的广告也就8个亿,所以抖音的广告收入可能达600亿,是快手的8倍。
在日活规模是快手2.4倍的情况下,抖音的广告收入规模是抖音的8倍,悲观的人看到问题,由于快手的底层基因,快手并没有得到广告主的青睐,但乐观的人也能看到快手的潜力。
我偏向于后者,快手的广告,仍有挖掘的空间。
Part4:直播电商
这是招股书比较令人困惑的一个地方。快手作为中国第二大直播电商,半年GMV达1096亿,但最终归于快手的收入,却只有8亿,就是说,快手直播电商的货币化率,仅仅只有0.7%。
按规定,快手电商直播的佣金,达5%,为什么会有其中绝大的差异呢?
我认为,这里面的原因可能是,快手主播的话语权太强了。快手的直播带货,头部效应太强了,快手有所谓的六大家族:辛巴、驴家班、散打、丈门、716牌、嫂家军,六大家族总粉丝达到5亿(有重复),在快手的电商直播环境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力量。
来看一下,2019年,“辛巴家族”的电商直播GMV为133亿元,而整个快手平台的电商业务GMV为350亿,一个人就占了三分之一。
目前快手的这些头部“家族”大多已经深入到了电商供应链领域,而不再是一个销售渠道的角色,他们有足够强大的议价能力,所以最终能谈到0.7%的佣金率。
双十一当天,我还特意看了辛巴的电商直播,结果就看他霸道总裁式地在直播间骂了半小时员工。通过这次直播我对快手用户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喜欢罗永浩贩卖理想主义的人,和喜欢辛巴贩卖成功学的人,肯定不会是同一类人。
不过快手即便没有佣金收入,但依然可以从给这些主播的打赏中获得分成。在这种情况下,快手电商直播似乎变成了直播业务的一个补充,它最终赚的,仍然只是打赏的钱,而不是电商的钱。
其实,做电商直播最有优势的仍是淘宝,抖音和快手,因为缺少闭环,对于他们来说,直播电商可能并不是一种很好的生意模式。
小结:
开头说到,快手的IPO市值是B站的3倍,比市值差距更大的是两者的日活,快手日活2.57亿,而B站的日活只有5000万,差了5倍。
所以,仅按日活来比,快手500亿美元的估值是有支撑的,而且,从盈利的角度看,短视频是比长视频更好的赛道。
快手本来是一家连续三年盈利的公司,2017-2019年,公司分别盈利7.7亿、1.8亿和13.4亿.但到了今年上半年,一下子巨亏63亿,这里主要是因为营销费用大增,达到137亿!
但这也表现出了一个巨大隐忧,快手今年上半年48%的销售收入增速和8000万日活增长,是靠烧钱烧出来的,而且,还是在疫情导致大家都宅在家里的情况下。
作为行业老二,快手在和抖音的竞争中,依然有着很大的挑战。
不过我还是希望快手能够好好的发展下去,因为它的存在,仍然有着它的社会价值。
如果说贾樟柯的电影是拍给底层看但底层根本不会看的电影,腰的摇滚乐也是唱给底层但底层根本不会听的歌,那快手的视频,就是底层拍给底层,底层跳给底层,底层唱给底层,然后底层也热爱的东西。
@今日话题
$快手科技(KSHOU)$ $腾讯控股(00700)$ $欢聚(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