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02 体脂百分比 体脂百分比=脂肪重量/体重×100%,表示身体脂肪的含量比例。 体型正常: 男性:10%~20% 女性:18%~28% 因为脂肪的密度比肌肉和水
02 体脂百分比
体脂百分比=脂肪重量/体重×100%,表示身体脂肪的含量比例。
体型正常:
男性:10%~20%
女性:18%~28%
因为脂肪的密度比肌肉和水分要小很多,所以相同体重,体脂百分比越高,视觉效果越肥胖。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BMI正常,看起来还很胖的原因。相比BMI,体脂百分比能更准确反映一个人的胖瘦程度。
03 腰臀比
腰臀比是腰围和臀围的比值,是评价体型是否匀称的重要指标,也是判定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标。中心性肥胖是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正常范围:男性0.85~0.95,女性0.7~0.8,低于标准则表现为梨型肥胖,高于标准则表现为苹果型肥胖。
04 肌肉
肌肉=蛋白质+水分;也就是说,人体的水分与蛋白质同在,并一起构成肌肉,其中骨骼肌属于肌肉的一部分,直接影响人体的力量和耐力。
05 肌肉、体脂、体重的关系
肌肉、体脂和体重之间的关系是这一部分重要的解读,可以判断患者的身体成分属于哪一类型,指导进一步的干预方向。包括八种类型:
①正常体重肌肉型(“假胖型”),此为理想的人体成分状态。
②正常体重肥胖型(“假瘦型”),此类型的人需要减少身体脂肪重量,同时通过运动增加骨骼肌重量。
③正常体重虚弱型,体重在正常范围内,但健康状况并不理想。此类型的人通常缺乏运动,缺乏足够多的蛋白质摄入,或者伤病与疾病导致的代谢速度加快。
④低体重虚弱型,常见于营养不良者。这种体质的时间过久,会出现其他健康问题。
⑤低体重肌肉型,体重虽然低于正常范围,但骨骼肌发达。这一类型者不应该再减少体脂了。
⑥超体重虚弱型,超体重虚弱型是典型的肥胖人群类型。肥胖会导致很多疾病,还存在其他潜在问题,例如运动耐力下降、骨关节炎以及肺功能下降。
⑦超体重肌肉型,多见于运动员。超重的原因其实是因为骨骼肌重量大,因此并不需要减重。
⑧超体重肥胖型,大多为严重肥胖者。所有身体成分都超过正常范围。此类人群需要接受治疗,通过减重措施减去身体脂肪量,防治肥胖并发症。
02、内脏脂肪分析
内脏脂肪超标的人往往表现为腹部脂肪堆积,也就是俗称的啤酒肚和小肚子,此类人群更易出现高脂血症,并进而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以及各种其他临床疾病。
03、营养分析
评价身体中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的含量是否正常,并以此计算基础代谢(BMR)值。
基础代谢值(BMR):
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而基础状态是指人处在清醒而又非常安静,即基本的生理活动(即血液循环、呼吸及恒定的体温)时,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时的状态。
一般情况下,蛋白质含量越高的人,基础代谢越高,肥胖的风险就越低。
04、水肿系数
水肿系数=细胞外水分 / 身体总水分。
水肿系数的标准值范围:0.36~0.39,0.39~0.40 之间为轻度水肿,超过0.40即为水肿。营养不良或低肌肉型肥胖者水肿系数可升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