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6年1月1日,废止了《农业税条例》。由此中国农民交了2000多年的“公粮”,彻底成为了历史。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阶段。 也就是说共和国的
2006年1月1日,废止了《农业税条例》。由此中国农民交了2000多年的“公粮”,彻底成为了历史。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阶段。
也就是说共和国的农业支援了工业55年后,工业开始反哺农业,截止目前已有15年。
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2月22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张面值为80分的纪念邮票,名字就叫做《全面取消农业税》。如今的农民种地不但不需缴纳“公粮”,甚至还有补贴。
“公粮”本质就是“农业税”加各类依附于土地的税费。在封建王朝叫“田赋”。“田赋”一直都是封建王朝主要的税收组成部分。可见农业税的重要性。
但是提到新中国以后的“交公粮”,实际上除了无偿缴纳的部分外,还有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实行的“有偿购粮”,即1955年到1984年的“统购粮”、1984年到1992年的“定购粮”、1992年到2005年的“议购粮”。这也是粮食由国家统购统销到逐步放开市场化的一个过程。
新中国为了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工业基础设施,实行了工农业剪刀差,粮食统购统销。一直到联产承包之前,农民粮食除了交公外,就是必须要按照国家制定的统购价格卖给国家。粮食无法自由地在市场上交易。
展开全文
而城里人也必须用粮票定量从国家手里买粮,而所谓的定量通常都是以不饿死人为基础,一个成年汉子,一个月也就二三十斤粮食的定量。
那个时候实在太穷太苦,无论农民,还是城里的工人为新中国的基础建设,付出太多太多。
1978年,小岗村几个胆大的村民偷偷把集体的地分了,开启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当时流行一句口号:“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虽然“联产承包”解放了生产力,农民可支配的余粮多了起来,国家在统购的基础上,形成了“定购粮”制度,农民可以按照定购合同、国家制定的价格,把粮食卖给国家。
1990年国家正式定调搞储备粮制度,国家出钱以不低于国家定购粮价的价格,去参考市场行情购略为浮动买农民手中的余粮。这也就是1992年到2005年之间的所谓的“议价粮”收购制度。而随之而来的是粮食买卖市场化,1993年买粮正式取消粮票,人民币正式货币化。
“交公粮”也最终于2006年1月1日,成为了历史。国家不再需要通过压低粮价支援工业基础设施建设了,而把重点关注放在粮食安全上面。如今不用交公粮了,反而种地的人却更少了,但是我们的粮食自给率仍然可以达到95%以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