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矾的作用与功效

admin 2590次浏览

摘要:【饮片名称】 白矾《神农本草经》 汉语拼音 Baifan 拉丁名 ALUMEN 异名 石涅《山海经》;矾石、羽涅《神农本草经》;羽泽《吴普本草》;理石《

【饮片名称】

白矾《神农本草经》

汉语拼音

Baifan

拉丁名

ALUMEN

异名

石涅《山海经》;矾石、羽涅《神农本草经》;羽泽《吴普本草》;理石《药性论》;白君、明矾、雪矾、云母矾、生矾《本草纲目》。

【药材图片】

白矾-药材白矾

【来源】

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提炼制成。主含含水硫酸铝钾[KAl(SO4)2·12H2O]。主产于甘肃、山西、湖北、安徽、浙江。全年均可采挖,将采得的明矾石用水溶解,滤过,滤液加热浓缩,放冷后所得结晶即为白矾。本品气微,味酸、微甘而极涩。以块大、无色透明者为佳。捣碎生用,或煅用。煅后称枯矾。

【药性】

性味

酸、涩,寒。

归经

归肺、脾、肝、大肠经。

【功效】

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祛除风痰。

【临床应用】

1.湿疹,疥癣,脱肛,痔疮,疮疡,聤耳流脓本品酸涩性寒,外用善于解毒杀虫,收湿止痒,尤宜于疮面湿烂或瘙痒者。治湿疹瘙痒,可与雄黄为末,浓茶调敷,如二味拔毒散(《医宗金鉴》);治疥癖瘙痒,可与硫黄、轻粉等同用,如白矾散(《证治准绳》);治疔肿恶疮,可与黄丹研末外用,如二仙散(《卫生宝鉴》);治口疮、聤耳、鼻息肉、酒齄鼻者,可单用或配伍硫黄、乳香等同用。治疗痔疮,可与五倍子、地榆、槐花等煎汤熏洗患处。2.便血、衄血、崩漏本品性涩,能入肝经血分,有收敛止血作用,可用治多种出血证。治衄血不止,《圣济总录》以枯矾研末吹鼻;治崩漏,可与五倍子、地榆同用;治金疮出血,用生矾、煅矾配松香研末,外敷伤处。3.久泻久痢本品具有涩肠止泻作用,治疗久泻久痢,可与诃子、肉豆蔻等配伍。4.癫痫发狂本品酸苦涌泄而能祛除风痰,治痰壅心窍,癫痫发狂,常与郁金为末,薄荷糊丸服,如白金丸(《本事方》)。5.此外,本品还用治湿热黄疸,可与硝石配伍,治女劳疸,如硝石散(《金匮要略》)。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0.6~1.5g。外用适量,研末敷或化水洗患处。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1.内服:研末,1~3g;或入丸、散。2.外用:适量,吹喉。

【注意事项】

本品味涩难服,内服不宜过量,易致呕吐;体虚胃弱者慎服。

【毒性】

本品有小毒。

【鉴别用药】

1.生白矾与枯矾生白矾长于解毒杀虫,燥湿止痒,消热消痰,用于湿疹,疥癣,癫痫,中风,喉痹;外用可解毒、敛疮,用于胬肉,痔疮,脱肛。枯矾酸寒之性降低,涌吐作用减弱,增强了收涩敛疮,生肌,止血化腐作用,用于湿疹湿疮,聤耳流脓,阴痒带下,久泻,便血,崩漏,鼻衄,鼻息肉。2.白矾与硫黄二药均味酸,可外用解毒杀虫止痒,用于疥癣、湿疹、皮肤瘙痒。白矾性寒,内服可止血止泻,用于吐衄下血、外伤出血,以及久泻久痢;还可清热消痰,用于中风痰厥,及痰壅心窍所致之癫狂。硫黄性温,有毒,为治疗疥疮之要药;内服又可补火壮阳通便,可用至肾火衰微,下元虚冷之阳痿足冷、虚喘冷哮、虚寒便秘。

【化学成分】

主要含含水硫酸铝钾[KAl(SO4)2·12H2O],枯矾为脱水白矾。《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水硫酸铝钾[KAl(SO4)2·12H2O]不得少于99.0%,饮片含量同药材。

【药理作用】

白矾能强力凝固蛋白质,低浓度有收敛、消炎作用,临床可用作消炎、止血、止汗、止泻和硬化剂。可广谱抗菌,对多种革兰阳性球菌和阴性杆菌、某些厌氧菌、皮肤癣菌、白色念珠菌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明显;高浓度明矾液对人型及牛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体外可明显抗阴道滴虫。白矾经尿道灌注有止血作用;对麻醉大鼠十二指肠给药,明显增加胆汁流量。还能促进溃疡愈合,净化混浊生水。

【附药】

皂矾(绿矾)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12-113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448-449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9-120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1299-1301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