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渊丨燕北冰:帮你认识汉俳

admin 2670次浏览

摘要:汉俳发展至今整整四十年,有关汉俳诗论,林林总总也不在少数,比较完整系统的,目前就是段乐三先生的《段乐三汉俳知识杂谈》六十二讲。

汉俳发展至今整整四十年,有关汉俳诗论,林林总总也不在少数,比较完整系统的,目前就是段乐三先生的《段乐三汉俳知识杂谈》六十二讲。有诗友建议把汉俳的定义、由来等相关知识梳理一下,让更多人简单地了解什么是汉俳

一、什么是汉俳

汉俳,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诞生的用汉语言创作出来的有固定形式的中国新型诗,其固定形式是:每首汉俳三句,每句分别是五字、七字和五字,短小精悍,亦庄亦谐。

二、汉俳的起源

汉俳是中日友好文化交流的产物,由日本俳句催生而出。正如林林先生所说的:“古代汉诗是输出的,现代汉俳是引进后由中国诗人再创造而成的。”(林林《从汉诗到汉俳》)。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悠久文化历史。上世纪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诗人们开始频繁地来往,为汉俳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80年5月30日这天,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和中国作家协会顾问林林先生,一同参加接待以大野林火为团长的日本俳人协会访华团,接受访华团赠送松尾芭蕉(日本俳圣)、与谢芜村和正冈子规等历代俳人的诗集。接待会上,两国诗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赵朴初先生依据日本俳句五七五音节的形式,即席作五七五汉语的形式三首:

上忆土枝翁

囊书相赠许相从

遗爱绿阴浓

幽谷发兰馨

上有黄鹂深树鸣

喜气迓俳人

绿阴今雨来

山花枝接海花开

和风起汉俳

当天,参加接待的林林先生在北海仿膳宴席上也作《迎俳人》一题二首:

五月俳人来

北海楼头薄酒会

谈诗真快哉

嘤嘤求友声

一苇可航赋两京

同舒千载情

1980年6月7日,日协访华团去上海,杜宣先生在欢迎会上也创作并朗诵自己创作的《君来自东岛》。

后来,专家、学者根据赵朴初先生诗中的名句"和风起汉俳",把这类诗定名为“汉俳”,“汉俳”这种诗体由此诞生。

1981年4月,林林和诗人袁鹰应邀回访日本俳人协会,两国诗人谈话记录《在俳句与汉俳之间架桥》,刊登在日本《俳句》月刊1981年第七期。 汉俳作为一种诗歌体正式问世。 国内汉俳最早出现在1981年《诗刊》第六期,公开发表赵朴初、林林和袁鹰的汉俳。

1982年5月9日的《人民日报》,又发表赵朴初、钟敬文等人的汉俳。

前20年,汉俳局限在高层知识分子中间,时有交流。

此后20年,段乐三首创中外首家汉俳专刊《汉俳诗人》,“名人与新手同坛,诗作与评论并茂”,同时还在基层建立汉俳组织并且发动各省及国外报刊开辟汉俳专栏。从此,汉俳像星星之火在民间闪亮登场,并且燃烧起来。

汉俳短小精悍,创作灵活,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追随,汉俳创作队伍日新月异、不断壮大。

2020年7月2日定稿

作者简介

郜玉萍,河北赤县人,研究员,笔名燕北冰、北冰等。中国格律体新诗协会会员,和风汉俳诗社创始人兼《和风汉俳》主编,华夏微型诗论坛创始人之一兼《华夏微型诗》诗刊主编之一。著有《北冰汉俳诗选》《冰山雪韵》《段乐三汉俳艺术赏析333首》。

汝颖韶事 培兰育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