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斤野生大黄鱼,卖出26600元!它为啥这么贵?

admin 2996次浏览

摘要:近日 浙江宁海迎来了 新春第一网 渔民王明明在朋友圈 晒出喜讯 捕获到一条4.8斤重的 野生大黄鱼 并且以26600元的价格售出 (图片来源丨浙江之

近日

浙江宁海迎来了

新春第一网

渔民王明明在朋友圈

晒出喜讯

捕获到一条4.8斤重的

野生大黄鱼

并且以26600元的价格售出

(图片来源丨浙江之声)

随着消息传开

不少网友表示疑惑

近年来

野生大黄鱼资源

是否得到修复?

小黄鱼

在超市卖20元一条

野生大黄鱼

为啥就这么贵?

它们有什么区别?

养殖和野生之间的区别

又如何分辨呢?

野生大黄鱼

为啥贵?

大黄鱼、小黄鱼和带鱼一起并称中国三大海产,主要分布在中国沿海,以虾、螃蟹、其它甲壳纲动物和鱼类为食的肉食性鱼类,一般体长30-40厘米,体重400-800克,身体呈金黄色,有“海上土豪金”之称。

(图片来源丨央广网)

据记载,原本野生大黄鱼本是一种产量高、存活率高的鱼,早期人们的捕捞技术也简单,能给大黄鱼留有繁殖的余地。但自从1960年的敲罟法(通过敲打,制造声音将黄鱼震昏,再把昏死的鱼群赶入网中)传遍大江南北后,大黄鱼捕捞量直接从每年5000吨,飙升到10万吨。

在1974年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让大黄鱼损失严重的大事。那年春节刚过,浙江省就组织了2000对机帆船前往舟山渔场,当时的舟山渔场是大黄鱼的一个主要越冬场所。那一年的黄鱼特别多,船开过去,就会看到海面下都是密密麻麻的鱼群。

看到如此多的鱼群,渔民们就开始了疯狂捕捞模式。当年,仅仅浙江省的大黄鱼产量就达到16.8万吨,全国各地前前后后赶来了5000多对机帆船,甚至连韩国也跑来捞走了3、4万吨。

(图片来源丨青岛渔业博览会)

1974年春天,保守估计全国大黄鱼捕捞量超过了25万吨。但过量的捕捞,人们根本无法全部消耗掉,以至于不仅大黄鱼价格猛跌到每斤只有几分钱,甚至很多大黄鱼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处理,只能腐烂在海岸边当肥料用。

(图片来源丨青岛渔业博览会)

那一场捕捞几乎是对大黄鱼的屠杀,后来老渔民们都说,1974年的那场捕捞是他们最后一次见到铺满海面的大黄鱼。

作为一种受欢迎的食用鱼,野生大黄鱼曾面临严重的过度捕捞问题,捕捞量不断下降,售价也节节攀升。如今,超过4斤的特大黄鱼,因为太稀有,通常都能卖出天价。以浙江为例:

2023年1月19日,舟山渔民捕获一条5.6斤野生大黄鱼,成交价32000元,折合5714元/斤。

2022年2月28日,宁波渔民捕获一条7.1斤野生大黄鱼,成交价42000元,折合5915元/斤。

2022年1月15日,象山县一渔船一网捕获4900斤野生大黄鱼,打包以957万元价格成交,折合1953元/斤。

野生大黄鱼资源

得到一定的修复

据了解,此次并非王明明父子第一次捕获这么大的野生大黄鱼。近3年来,他们平均每年都会捕获两条4斤以上的野生大黄鱼,一斤以上的大黄鱼更是经常能捕到。这么密集地捕到野生大黄鱼,应该得益于大黄鱼资源得到了一定的修复。

(图片来源丨新华网)

为了保护岌岌可危的大黄鱼种群,各种保育措施先后出炉。1985年,福建省在宁德市三都湾内官井洋海区与宁德、福安交界海域成立了官井洋大黄鱼保护区。1994年,东海各省开始实施伏季休渔。

人工繁育大黄鱼也被提上议事日程。1986年,原国家农牧渔业部和福建省科委正式将“大黄鱼人工育苗量产及其增养殖应用技术研究”作为“七五计划”期间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990年,大黄鱼人工繁殖与育苗综合技术逐步成熟,当年实现全人工批量育苗104万尾。

培育成功的大黄鱼幼苗主要有两个去向:一是成为养殖鱼,走向人们的餐桌——全国现在每年的大黄鱼养殖产量约有25万吨,是食用大黄鱼的绝对主力;二是被放归自然海域,用以恢复和扩充野生种群,这一做法也被称为增殖放流——仅在2022年6月,东海海域就放流了50万尾大黄鱼鱼苗。

(图片来源丨千图网)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强蛟镇农业农村办负责人 邬翱宇:

几年前,4斤以上野生大黄鱼即便是在东海大洋也很罕见,如今在宁海湾海域也时有捕获,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近岸的水质环境越来越好。持续实施的伏季休渔、增殖放流政策对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起到了重要修复作用,生态效益越来越明显。

养殖和野生的大黄鱼

如何区别?

虽然野生大黄鱼成为了“奢侈品”,但市场上还有大量售卖的人工大黄鱼,不仅做菜非常香,营养价值也不输野生大黄鱼。那么,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看鱼尾

养殖的大黄鱼常年生活在网箱之中,空间有限,尾巴一般很短;野生的长时间在大海中回游,尾巴会比较修长。

看鱼头

养殖黄鱼鱼头较大,野生黄鱼头则比较小。

看胸鳍

野生的黄鱼胸鳍更长,翻过来可以盖住眼睛,而养殖的是短粗型。

食用口感

大黄鱼是一种海鱼,本身的肉质比较鲜美。在食用野生大黄鱼的时候,能感觉到肉质非常坚实黏重。而养殖大黄鱼的肉质黏性很差,炖煮时容易松脱。

(图片来源丨千图网)

另外,野生大黄鱼的鳍一般干净而完整,鳍形较长,而且从海里捕捞上来时,由于气压减低引起鱼鳔爆破而毙命,不大有痛苦挣扎过程,身上的鱼鳞、鱼鳍不会留下充血的痕迹。那些鳍看上去有点红、有点破损,鳍形较短,鱼身上有红点、伤痕的,应该是养殖的。因为人工养殖大黄鱼一般被关在网箱里养,在狭小的空间里游动时容易撞伤。

小黄鱼和野生大黄鱼

有啥区别?

说到大黄鱼,不得不提及小黄鱼。很多人会误以为小黄鱼是还没有长大的大黄鱼。实际上,小黄鱼可不是大黄鱼的小时候,而是另外一种鱼类。

它们同属石首鱼科,从外形上看,大黄鱼的尾柄细长,小黄鱼的尾柄短粗;凑近点儿看,大黄鱼臀鳍鳍条数为7-9条,一般为8条,而小黄鱼臀鳍鳍条数为9-10条,一般为9条。

(图片来源丨青岛渔业博览会)

还有种辨别方法,得等你吃过后数脊椎——大黄鱼一般是29枚,小黄鱼一般是26枚。

随着野生大黄鱼

资源的修复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会有越来越多

价格“亲民”的野生大黄鱼

走上百姓的餐桌

原标题:《4.8斤野生大黄鱼,卖出26600元!它为啥这么贵?》

阅读原文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